健康提醒!4月需注意流感、水痘等疾病|世界新消息

2023-04-03 09:10:02 来源:南宁晚报·南宁宝客户端 分享到:

4月第一天,南宁细雨绵绵。医生和疾控部门提醒,4月份需要注意流感、水痘、诺如病毒、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,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需重点防控水痘、诺如病毒和手足口病暴发疫情。

●流感


(相关资料图)

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常常表现为发热、咽痛、头痛、肌痛和咳嗽,可伴有肠胃不适。流感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,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能传播。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,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。

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,流感疫苗的接种一般都能管一年,因此,最好每年在流行季节前2~4周接种。作为呼吸道传染病,佩戴口罩依然是有效的防控手段。

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农常亮提醒,今年流感流行强度超过往年,许多儿童持续高热、超高热,这类儿童可能会导致心肌炎或脑炎导致生命危险,如果持续高热,建议尽早就诊,必要时住院观察。但是也不用恐慌,大部分流感对症治疗2~3天后就会好转。患流感后注意隔离,做好个人防护,避免流感扩散。

●水痘
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。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为特征。

预防措施: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简便有效的方法,建议适龄儿童及早接种水痘疫苗。

加强监测。学校等集体单位应落实晨检、因病缺勤登记、开窗通风及日常消毒等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措施。

一旦出现病例,及时报告,配合处置,须及早严格隔离病例、及时消毒,并配合做好疫苗应急接种等防控措施。

●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,又称“痄腮”,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,主要发生在1~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;全年均可发病,以冬春季为主;属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。

预防方式: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。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,勤换、勤洗、勤晒衣服和被褥,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(如打喷嚏、擤鼻涕)应立即洗手,避免脏手接触口、眼、鼻。

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,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,并减少接触他人,尽量居家休息,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。

农常亮提醒,疫苗是最好且最简便的预防办法。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,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,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。

●诺如病毒

诺如病毒的主要症状分两种,儿童:呕吐为主;发生脱水时会有烦躁、小便减少和哭时少泪等表现。成人:腹泻为主;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,无黏液脓血。

传播方式:接触传播,如接触受污染的物品、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、食用或饮用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、吸入患者呕吐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。

南宁疾控专家提醒,学校内一旦有呕吐发生,师生应先远离呕吐物及污染物,再由专人根据指引做好防护并进行清洁消毒等处理。

增强防病和自我保健意识,养成勤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。果蔬在食用前必须清洗干净,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。学校、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做好环境通风消毒工作。

●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,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,1~2岁组发病率最高;每年的3月下旬始,手足口病疫情就逐渐上升,4~6月份进入春夏季高发季节,应做好手足口病防控。

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~10天,平均3~5天。通常病情较轻,呈自限性,预后良好,7~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。大多数患儿以发热,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,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或表现为大疱样改变。

日常预防:除了接种疫苗,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;同时,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,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、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,防止交叉感染;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(台面、门把手)、孩子的玩具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;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;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港澳城建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